11月13日,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捣毁一个大型假冒酱菜生产窝点,共查获包括涪陵榨菜、天府大头菜、老干妈豆豉等十多个名牌的,共30多吨包装好的假货,连同造假设备一起装了足有十余卡车,据称这里生产的假货被销往四省三市。
这天,执法人员根据举报来到海淀区白家疃附近的一处村庄院落,里面十几个工人正在轰鸣的拌料机和大池子边忙着生产假冒酱菜。两个大水池里泡着榨菜丝,沾满油污的木板就插在榨菜中,令人作呕。两台锈迹斑斑的切丝机上堆放着待切的榨菜,一旁的真空封口机上排放着已装进包装袋准备封口的假“鱼泉榨菜”。
在另一处院落中,执法人员发现了这个地下加工厂的仓库,库房内堆满了成箱的假“涪陵榨菜”、“萧山爽口萝卜干”等名牌酱菜,还有十几麻袋用于造假的辣椒面,成捆的名牌酱菜包装箱一直堆至房顶,几十口缸里假冒的“郫县辣酱”已经装好。
北京市工商部门查获如此大规模的造假窝点并不多见,海淀区工商局经检科科长李文义认为,制假贩假现象之所以无法根绝,其原因在于,消费者普遍认为“工商执法人员只对制假售假者象征性地罚款,当然造假者会再寻机会造假。”但事实上,工商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,只能按现场查扣的假货确定罚款数额,即使查获几十箱、上百箱假酱油,其总值也没多少钱,所罚金额往往不足以震慑造假者。另外,由于产、运、销假冒伪劣商品者大都单线联系,执法人员很难查出假货根源,难以根除制假贩假现象。由此可见,给执法部门一支有力的“尚方宝剑”才是根绝假货的关键。